您现在的位置: 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 >> 小麦功效 >> 正文

植保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4/10/10 11:23:50
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 http://www.bdfzkyy.com/m/

4月份,黄淮海地区大多地方有雨,这个时候正是小麦抽穗杨花季节,我们一定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。

被赤霉病侵染的小麦

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,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。近年来,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,赤霉病在我国呈现大流行频率不断增加的态势。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计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8.8亿亩次,赤霉病总体偏重流行,预计发生面积1.2亿亩,需预防控制面积3亿亩次以上。湖北、安徽、江苏及河南黄河以南麦区有偏重以上流行风险;河南北部、山东南部、河北南部、陕西关中、四川盆地等麦区中等流行。

为害症状

国内外共有20种以上的镰刀菌可引起小麦赤霉病,为害症状:主要引起苗枯、穗腐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。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。

▲苗腐

苗腐: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。先是芽变褐,然后根冠随之腐烂,轻者病苗黄瘦,重者死亡,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(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)。

▲穗腐

穗腐:小麦扬花时,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,渐扩大至整个小穗,小穗枯黄。湿度大时,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(病菌子囊壳)。用手触摸,有突起感觉,不能抹去,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。

发生规律

▲小麦扬花期

我国中、南部稻麦两作区,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外,还在水稻、玉米、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。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是主要侵染源。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扬花期。借气流、风雨传播,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,先营腐生活,然后侵染小穗,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(病菌分生孢子)。在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。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,雨水作用较大。

防治措施

在加强肥水管理、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,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流行、降低毒素污染的关键措施。应做到“四个坚持”。

1、坚持适期用药。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。长江流域、江淮、黄淮等常发区,全面落实“见花打药”预防控制措施,如遇连阴雨、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,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,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-7天再次施药。黄淮北部、华北、西北等偶发区,密切   

2、坚持合理选药。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、足够的有效剂量,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。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等赤霉病重发区,以及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,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,谨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。尽量选用微乳剂等耐雨水冲刷剂型,注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,延缓抗药性产生,提高防治效果、减轻真菌毒素污染。

3、坚持科学施药。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、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,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。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、无人机、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,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。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,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,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。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,应保证药液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。

4、坚持一喷多效。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,也是防控的关键期。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,因地制宜,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,兼顾做好吸浆虫、蚜虫、条锈病、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。同时,注重防病治虫和防衰相结合,分类指导、药肥混用、保粒增重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twfh.com/xmgx/1514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